新华网讯:西子湖和雪域高原的艺术情缘
新华网3月28日讯:最近,由杭州西子湖畔“张铭音乐图书馆”组建的民工合唱团声名远扬。首批民工合唱团成员由三、四十名外来务工者组成,每周六、周日早晨来音乐图书馆练歌。短短几个月,民工合唱团就有了不可小觑的影响力,引起了省、市领导和中央电视台的关注,社会各界都表示愿意在需要时为合唱团提供帮助。令人欣慰的是,副省长盛昌黎日前从省长基金里拨出一笔专款用于张铭音乐图书馆和民工合唱团的建设。
发起人张铭说,任何成功的人都是从底层一步步做起的。现在是民工,将来或许就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民工也好,企业家也好,都有享受音乐的权力。我们要让民工朋友在不受经济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接触和享受音乐。合唱团可以让民工有更多机会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只要热爱音乐,热爱唱歌,都可以成为合唱团的一员。
与此同时,张铭又做了件令人惊喜的事,那就是将一位藏族“女儿”泽仁曲珍带到杭州、并负责她的艺术和品德教育,还做了她的汉族“爸爸”。
15岁的泽仁曲珍来自西藏德格,现在是学院附中(浙江艺术学校)2006级学生。来杭已3个月的曲珍换上了汉族孩子的衣服,两条乌黑的辫子垂在肩头,脸上逐渐褪去了高原红,不变的是她纯真朴实的眼神和笑容,像羊卓雍错澄澈无比的碧水蓝天。这个藏族女孩缘何拥有汉族“爸爸”和“舅舅”呢?这要追述到去年7月。那时张铭和友人结伴前往西藏,途经川西北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偶然结识了德格形象大使、旅游局女干部白玛,并在她的介绍下,见到了当地的格萨尔说唱艺人阿尼。
位于甘孜州西北部金沙江东岸的德格,藏语意为“四部十善”,是川藏北线四川境内的最后一个县,该县的阿须草原就是传说中格萨尔王的故乡。59岁的说唱艺人阿尼就生长在格萨尔王的故乡,一生都在传唱格萨尔王的故事。他虽然不识谱,却能唱长篇《格萨尔王传》。近年来,阿尼的说唱艺术已引起自治区和北京的关注。
流传于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藏民族聚居地的《格萨尔王传》,是一部至今还活在民间、世界上最长的口承史诗,被视为藏民族的瑰宝。长期以来,它凭借格萨尔说唱艺人的口头说唱进行传承。而现在,随着青藏高原迈向现代社会,口头说唱的传统形式受到现代文明的严峻挑战,格萨尔说唱艺术后继乏人。阿尼向张铭展示了北京为他录制的长达几十个《格萨尔王传》说唱CD资料,这让张铭深有感触。从1979年至今,张铭4次进藏,这使他与藏民族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对这块圣洁的雪域高原怀有一种深厚情愫。“如果数十年后,《格萨尔王传》说唱艺术只能存在于历史的文字记载,那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张铭的心头压上了难以言喻的沉重。
这时,一个藏族小精灵跃入了他的眼帘。泽仁曲珍,老人的外孙女,从小跟老人相依为命,有着金子般的嗓音。曲珍自幼在阿尼老人《格萨尔王传》的歌声中成长,由于没上过音乐课,她就通过电视学唱歌曲。当晚,一曲原生态的《天路》让张铭眼前陡然一亮。出于一种直觉和必然的心情,他与阿尼谈起让曲珍到杭州学习音乐、继承格萨尔说唱艺术的想法,阿尼老人立时欣然应允。回杭后,张铭发动他的挚友,一起为曲珍设立教育基金,4个家庭共同承担起曲珍今后的学习、生活等费用,这就是曲珍的两个汉族“爸爸”和两个汉族“舅舅”的由来。
此后,张铭与学院领导李人麟以及附中常务副校长沈恒、副校长沈勇取得联系,得到了学院和附中的积极肯定和支持。附中为曲珍减免了每学期3000元学费,让曲珍破格进入学校,成为一名进修生。
背负着几代人的梦想,今年6月,曲珍在阿尼老人护送下来到杭州。刚到杭州的曲珍,却因不适应,出现头晕、流鼻血情况,这可急坏了曲珍的汉族“爸爸”和“舅舅”。幸好,几天后曲珍就适应了杭州的环境。开学那天,4个家庭全员出动,郑重其事地一起把曲珍送到了学院。
初次面对记者,曲珍有些羞涩和腼腆。等跟记者熟悉后,曲珍带着高原特有的爽朗敞开了心扉。曲珍说她挺幸运的,能够遇上这些汉族“爸爸”和“舅舅”,能从德格到杭州来学习音乐。学校很好,同学们很好,老师们更好。虽然她很想德格,很想外公,但她要在这里努力刻苦地学习专业,将来回去接外公的班。当问起今后是否愿回西藏时,曲珍毫不犹豫地回答:杭州很美,但在她的心里,西藏更美,她更喜爱家乡。
听着曲珍用汉语随口说出的“爸爸”、“小舅”、“大姨”……我突然觉得这个远离家乡的女孩并不孤单,因为,在她身边有那么多深爱她的“家人”。“爸爸”中有杭州的张爸爸(张铭)、绍兴的杨爸爸,“小舅”、“大舅”是跟张爸爸一起在西藏认识的,“大姨”则是来杭州后新加入的,他们的家成为双休日、节假日曲珍在杭州轮流居住的家。张铭笑叹:“现在要抢到曲珍也不容易啊。”这些家庭用一份份爱心,为这个藏族女孩营造着家的氛围和亲情的温暖。
曲珍是一个藏族孩子,在生活和风俗上与汉族孩子有着较大的差异。为让曲珍顺利入学,张铭作为曲珍的监护人负责曲珍在校的一切责任。同时,为不辜负阿尼老人对自己的信任,张铭时刻关注曲珍在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承担起了一个父亲的责任。张铭为曲珍设定了8年的学习计划。前3至4年,在浙艺院附中完成乐理、视唱等音乐基础课程,学好钢琴和一门民族乐器,学好文化课,4年后,参加高考,并争取考入中央民族大学音乐专业。
其实,在张铭内心,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要把曲珍培养成藏区一流的音乐工作者,回到西藏传承格萨尔说唱艺术。届时,他将去西藏,跟曲珍一起,进行格萨尔说唱艺术的研究,将《格萨尔王传》记下谱和词,译成中文、英语,编辑成书;开办格萨尔说唱艺术培训班,建立起一支格萨尔说唱艺术队伍,为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世界文化宝库做出一些贡献。张铭说,如果这个梦想能够实现,那就圆满了。
http://www.zj.xinhuanet.com/magazine/2007-03/28/content_9633453.htm
